卖花的老奶奶
我拿起一束鈴蘭花,問老人:
“多少錢,家後?“
“隨您便,要是不要錢,會難為您。“
我摸出幾枚硬幣放到花籃裏。
“再拿幾束,給您的朋友,我送的。“
老人是真心實意的,我也沒有客氣,又隨手拿起兩束:
“那就謝謝您了。“
“我年年種鈴蘭,種得很多,只為一份心願,願人人幸福。“
多麼善良的老人!一
不久,我們又見面了。她正在院裡修剪玫瑰,看見我來了,連招呼也沒打,像見到老朋友似的說:“進來,先生,看看我的玫瑰。“
“啊,這麼多,真漂亮。“
“我一生就喜歡兩種花,鈴蘭和玫瑰,尤其喜歡紅玫瑰。“
她停了一下,接著說:“花跟人一樣,有情有意,不是嗎?“
“跟您一樣,我也喜歡紅玫瑰。“
“年輕的時候,我丈夫第一次來看我,便送我一枝紅玫瑰。結婚以後,他在這院裡種了很多玫瑰,總是把最好的紅玫瑰剪下來,送給我。“
接著,她跟我談起她的丈夫。她說,她丈夫是一比特記者,是窮人的朋友。他去世界各地採訪窮人的生活,寫了很多同情他們的文章,希望引起社會的注意,改變他們的命運。她跟她丈夫去過許多國家,參觀過無數名勝古跡:埃及的金字塔,美國的大峽谷,秘魯的瑪丘比丘,洪都拉斯的瑪雅古迹…還說,他們有兩個兒子,還有孫子孫女,都在國外,兒孫們每年耶誕節回來看她,給她帶很多禮物。
“先生現在……“
“他死了,死了多年了。這些花就我來侍弄了。“她有些淒然。
我後悔不該問她,過了一會兒,她平靜下來,轉變話題問我:“您是日本人吧?“
“不,中國人,北京來的。“
這次來法國,不少人問我是不是日本人。我說不是,是中國人。他們又問:“香港來的?“”臺灣來的?“我有點煩,也有了經驗。以後有人問,我就一答到底,省得囉嗦。
“啊,中國,北京,那是個龍的國家,多麼神奇。“她的眼睛一下子變得雪亮,閃著奇异的光彩。
“您去過?“
“去過。中國、日本、印度,我都去過。那些宮殿、廟宇,屋頂上、牆壁上到處都是龍。黃河是條大金龍,長江是條大青龍,長城也是條大龍。我說得對吧?“
“對,對,一點也不錯。“
“還有紫禁城,跟梵蒂岡博物館和盧浮宮一樣,實在太美了。“
“您真幸運,家後。“
“現在老了,哪兒也去不了啦。“
分手的時候,老人送我一束紅玫瑰。回到家,我找了一個淡黃色的大花瓶,插好,放到臨窗的桌子上。心想,像這樣的老人是不多的,去過那麼多地方,留下那麼多美好的回憶,兒孫們年年回來看她,有自己的情趣,自己的心願,不空虛,不寂寞,沒有悲傷,沒有悔恨,真够幸福的了。
五月末考試,六月末放假,這中間很忙,沒有再跟老人交談。放假後,我的學生巴桑請我去諾曼第他父母家住幾天。我很喜歡諾曼第的鄉野味,大花牛,蘋果樹,潮濕的土地,嫩綠的牧場,古老的莊園,濃濃的晨霧,以至牛糞和野花的氣味,都給我一種享受,一身輕鬆,一種返樸歸真的滿足。一天,我們在田間小路散步的時候,說起我認識的那位老人。巴桑聽著,一言不發,若有所思,似有所憶。直到我不說了,沉默了,他才語調深沉地跟我說:
“我知道。“
“你認識她?“
“認識。我租過她的房子,住了兩年。她是一比特好老人。不過,她說的那些事情差不多都是編的。她丈夫不是記者,也沒有什麼正經職業。他們沒有錢旅行,哪兒也沒去過,也沒有孩子。二十年前,她丈夫酒後開車撞死了。以後,就她一個人生活,很苦的。她說的那些旅遊勝地,美好回憶,都是願望,都是夢。“
我的腿一下子變得十分沉重,眼前一片迷茫。我們慢慢地走著,誰也不說話。周圍一點聲音也沒有,諾曼第真靜啊!樹林被一團白氣包圍著,太陽變成一個昏黃的圓圈,圓圈又變成一個巨大的用鈴蘭和紅玫瑰編織的花環,花環中間有一張布列塔尼漁民的臉,一雙目光奇异的眼睛。諾曼第的霧在漫延,淹沒了曠野上的一切。我什麼也看不見了,仿佛連自己也不復存在了。我的心在下沉,不停地下沉,沉入諾曼第無邊的霧,沉入諾曼第永久的靜……
“多少錢,家後?“
“隨您便,要是不要錢,會難為您。“
我摸出幾枚硬幣放到花籃裏。
“再拿幾束,給您的朋友,我送的。“
老人是真心實意的,我也沒有客氣,又隨手拿起兩束:
“那就謝謝您了。“
“我年年種鈴蘭,種得很多,只為一份心願,願人人幸福。“
多麼善良的老人!一
不久,我們又見面了。她正在院裡修剪玫瑰,看見我來了,連招呼也沒打,像見到老朋友似的說:“進來,先生,看看我的玫瑰。“
“啊,這麼多,真漂亮。“
“我一生就喜歡兩種花,鈴蘭和玫瑰,尤其喜歡紅玫瑰。“
她停了一下,接著說:“花跟人一樣,有情有意,不是嗎?“
“跟您一樣,我也喜歡紅玫瑰。“
“年輕的時候,我丈夫第一次來看我,便送我一枝紅玫瑰。結婚以後,他在這院裡種了很多玫瑰,總是把最好的紅玫瑰剪下來,送給我。“
接著,她跟我談起她的丈夫。她說,她丈夫是一比特記者,是窮人的朋友。他去世界各地採訪窮人的生活,寫了很多同情他們的文章,希望引起社會的注意,改變他們的命運。她跟她丈夫去過許多國家,參觀過無數名勝古跡:埃及的金字塔,美國的大峽谷,秘魯的瑪丘比丘,洪都拉斯的瑪雅古迹…還說,他們有兩個兒子,還有孫子孫女,都在國外,兒孫們每年耶誕節回來看她,給她帶很多禮物。
“先生現在……“
“他死了,死了多年了。這些花就我來侍弄了。“她有些淒然。
我後悔不該問她,過了一會兒,她平靜下來,轉變話題問我:“您是日本人吧?“
“不,中國人,北京來的。“
這次來法國,不少人問我是不是日本人。我說不是,是中國人。他們又問:“香港來的?“”臺灣來的?“我有點煩,也有了經驗。以後有人問,我就一答到底,省得囉嗦。
“啊,中國,北京,那是個龍的國家,多麼神奇。“她的眼睛一下子變得雪亮,閃著奇异的光彩。
“您去過?“
“去過。中國、日本、印度,我都去過。那些宮殿、廟宇,屋頂上、牆壁上到處都是龍。黃河是條大金龍,長江是條大青龍,長城也是條大龍。我說得對吧?“
“對,對,一點也不錯。“
“還有紫禁城,跟梵蒂岡博物館和盧浮宮一樣,實在太美了。“
“您真幸運,家後。“
“現在老了,哪兒也去不了啦。“
分手的時候,老人送我一束紅玫瑰。回到家,我找了一個淡黃色的大花瓶,插好,放到臨窗的桌子上。心想,像這樣的老人是不多的,去過那麼多地方,留下那麼多美好的回憶,兒孫們年年回來看她,有自己的情趣,自己的心願,不空虛,不寂寞,沒有悲傷,沒有悔恨,真够幸福的了。
五月末考試,六月末放假,這中間很忙,沒有再跟老人交談。放假後,我的學生巴桑請我去諾曼第他父母家住幾天。我很喜歡諾曼第的鄉野味,大花牛,蘋果樹,潮濕的土地,嫩綠的牧場,古老的莊園,濃濃的晨霧,以至牛糞和野花的氣味,都給我一種享受,一身輕鬆,一種返樸歸真的滿足。一天,我們在田間小路散步的時候,說起我認識的那位老人。巴桑聽著,一言不發,若有所思,似有所憶。直到我不說了,沉默了,他才語調深沉地跟我說:
“我知道。“
“你認識她?“
“認識。我租過她的房子,住了兩年。她是一比特好老人。不過,她說的那些事情差不多都是編的。她丈夫不是記者,也沒有什麼正經職業。他們沒有錢旅行,哪兒也沒去過,也沒有孩子。二十年前,她丈夫酒後開車撞死了。以後,就她一個人生活,很苦的。她說的那些旅遊勝地,美好回憶,都是願望,都是夢。“
我的腿一下子變得十分沉重,眼前一片迷茫。我們慢慢地走著,誰也不說話。周圍一點聲音也沒有,諾曼第真靜啊!樹林被一團白氣包圍著,太陽變成一個昏黃的圓圈,圓圈又變成一個巨大的用鈴蘭和紅玫瑰編織的花環,花環中間有一張布列塔尼漁民的臉,一雙目光奇异的眼睛。諾曼第的霧在漫延,淹沒了曠野上的一切。我什麼也看不見了,仿佛連自己也不復存在了。我的心在下沉,不停地下沉,沉入諾曼第無邊的霧,沉入諾曼第永久的靜……